查看原文
其他

陈正川:金融科技助推福建乡村振兴开创新局面

金融电子化 金融电子化 2022-11-29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要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立足农业资源多样性和气候适宜优势,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为福建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方向。金融科技作为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的产物,在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提升金融供给等方面具有先天优势,是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2021年4月,人民银行联合六部门在江苏、安徽、福建等9省市组织开展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作为试点省份之一,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积极指导辖内金融机构按照“借鉴城市经验、打造农村模式”的思路,探索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因地制宜推动农村金融机制和模式创新,优化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助力福建特色农业绿色发展、融合发展、创新发展,让金融科技创新成果惠及广大农村居民。


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

副巡视员  陈正川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赋能产业发展集约化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福建山多地少,但农业多样性资源丰富,茶叶、水产、林竹等十大乡村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已达2.2万亿元。做强做优做大特色农业产业,离不开充足的资金支持。由于土地经营权、林权等农业要素市场化程度低,农业经营主体普遍缺乏有效担保抵押物,导致银行“慎贷”“惜贷”现象严重。福建省试点金融机构通过创新数字信贷服务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纾解了这一难题。一方面,运用物联网、卫星遥感等技术掌握农业经营主体生产经营全链条“数字足迹”,减少对融资抵押物的依赖,提高信贷融资可得性、下沉度和渗透率。另一方面,发挥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优势,准确识别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需求的真实性,动态监测信贷资金流向流量,更精准地为农业产业“输血供氧”。


工商银行福建省分行打造“基于卫星遥感技术的涉农信贷服务”项目,运用卫星遥感等技术动态跟踪农作物、水产、林木等活物生长情况,通过高频采集渔业、种植业作物经营情况数据,对农户生产经营状况进行持续风险评估和额度测算,提升银行授信精准度和“三农”用户融资效率。截至2月末,工商银行福建省分行已基于该项目为宁德市171个渔业养殖户提供“鱼排养殖贷”融资服务,涉及金额1.86亿元。该项目入选人民银行金融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


龙岩市武平县建成全省首个基于区块链的融资服务平台,借助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可追溯等特性,整合林业局、不动产登记局、林权服务中心等多部门信息上链,建立健全林农信用电子档案,实现林农、林企融资需求和金融机构信贷产品的快速对接,有效解决林农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截至3月末,平台已汇聚15家金融机构49款林业信贷产品,发放林农贷款640笔,金额逾1.27亿元。该平台被人民日报人民文旅评选为全国“两山银行”建设十大优秀案例之一。


“数字鸿沟”加速弥合,推动农村金融普惠化

缩小城乡差距,增强广大农民获得感幸福感是福建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长期以来,由于投资收益不对称且缺乏有效激励机制,金融机构对农村金融基础设施投入意愿不强,导致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不足,城乡之间、群体之间存在明显的数字鸿沟,影响了农村居民金融服务获得感和满意度。福建省试点金融机构以此次示范工程为契机,探索出一条线上线下融合的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新路径。在线下,加强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建设,运用5G、图像识别等推动服务设施智能化升级,打造“多项服务只需跑一次”的综合型金融“触点”,填补农村线下金融服务空白;在线上,发挥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优势,深入分析农村客户金融需求,因人而异打造个性化、差异化的“农村版”智慧金融APP,为农村居民定制“千人千面”的贴心金融服务。


农业银行福建省分行推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平台”项目,为农村居民提供包括贷款、理财、助农取款、电商交易、资金结算等在内的线上线下一体化金融服务。目前已在全省范围内完成30个综合型普惠金融服务点建设、1500个标准型普惠金融服务点升级,全面布放兼具综合收银和惠农POS应用的智能设备,让农户体会便捷金融服务。今年一季度,服务点所在村惠农卡开卡1.63万张,发放“惠农e贷”1449户、金融1.15亿元。同时,在掌银本地上线“乡村走透透”金融服务平台,优选上架惠农e贷客户生产的蜜柚、莲子、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助推优质农产品线上销售,每场秒杀活动上线10分钟内售罄,平台已入驻商户225个,带动新客注册商圈10.92万户,客户浏览量累计达259.7万人次。


“信用白户”逐步消除,助力乡村治理现代化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数字化发展是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由于农村地区数字化、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金融机构难以有效获取农户基本情况、产业发展信息、生产经营状况等多维度数据,导致农业经营主体中“信用白户”比例较高,农村信用评价体系不健全。而农业跨领域数据融合不足,也使农村地区便民缴费服务不畅、异地医疗结算困难、社保关系交接复杂等问题凸显,这些都客观上提高了农村群众享受金融服务的门槛。如何发挥金融科技优势,提升乡村数字治理能力是福建省示范工程的重要探索方向。一方面,依托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搭建农村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多渠道、多方式推动涉农数据跨领域融合与信息共享,为“三农”信贷提供可信任、可追溯的数据源,提高信用体系覆盖面和应用成效。另一方面,加快推动金融与社保、医疗、交通等民生系统互联互通,提升农村地区公共服务便利化水平。


福建省农村信用社建成基于大数据的农村信用信息数据服务平台,通过整合各地涉农平台信息、村级信息、金融信息和第三方机构数据等,构建政府、农信社、村委会和信用户“四位一体”的农村信用服务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构建“整村授信”“信用+N”“社保卡授信”等创新服务,打造福建农信“无感授信”模式。截至2月末,全省累计评定整村授信村1.14万个,占全省行政村67.1%。基于整村授信、农户建档、外部数据等大数据信息,累计发放线上贷款57.54万户,授信总额519.66亿元。


招商银行厦门分行联合厦门市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打造“基于大数据的健康乡村服务平台”项目,运用大数据、物联网、多码融合等技术,深度融合支付结算、信用就医、商保理赔等金融服务,结合医保结算,打通智慧医院、社区基层家庭医生签约及医疗生态共享服务,将在线问诊、远程会诊、双向转诊、慢病管理等互联网医疗服务引入乡村基层服务机构,有效提升诊疗水平,改善乡村居民就医体验。截至3月末,平台已覆盖厦门地区20家公立医院和40家基层卫生机构,惠及当地乡村居民50余万人。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纵深推进

2021年初,福建省圆满完成六部委金融科技应用试点,在运用信息技术创新金融产品、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为此次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自示范工程启用以来,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主动作为、攻坚克难,第一时间联合省农业农村厅、人社厅等政府部门成立福建省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领导小组,组织辖内金融机构立足我省特色农业和创新实践优势,聚焦农业产业发展、农村金融供给和农村数字治理等领域痛点问题和薄弱环节,努力提升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经过精心组织和认真评审,福建省共遴选出30个优秀特色项目开展试点,涵盖农村“普惠金融、供应链金融、民生金融、信用体系建设”等四大方向。目前,各试点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部分项目已取得阶段性进展。


下一步,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将继续加强项目进度管理,及时协调解决试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将示范工程和“一县一品贷动‘闽’生”专项行动等工作结合起来统筹推进,合力加快示范工程建设进程。同时,做好成果管理,认真总结新技术融入农村金融供给的最佳实践,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福建经验”,为全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福建思路”、做出“福建贡献”。


(栏目编辑:杨昆桦)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查看精彩内容)

精彩内容回顾

(点击查看精彩内容)


■ 直播间 | 用数字技术实现普惠金融暨2022西部数字经济博览会·数字金融高峰论坛

■ 实战 | 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在跨境金融服务平台的应用

■ 培训丨“国家注册数据安全治理专业人员(CISP-DSG)认证培训班”开班了!

■ 观点 | 商业银行安全保卫工作数字化转型思路与解决方案

■ 难忘的岁月(第八期)| 成功转型的十年——纪念中国金融电子化集团有限公司成立65周年




新媒体中心:主任 / 邝源  编辑 / 傅甜甜  张珺  邰思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